参观者在大唐灵境展区感受科技的魅力。(记者 窦翊明 摄)
京东方艺云“BOE画屏”数字文化展区的文物裸眼3D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。(记者 窦翊明 摄)
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西部文博会)将于8月20日正式落幕。19日适逢休息日,与前两日相比,展馆内人流量明显增加,不少市民全家一起前来逛展。有趣的是,无论是融汇AI技术、极富科技含量的展区还是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展区,都是展馆内的“热土”,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“打卡”。
(资料图)
裸眼3D还原花海奇观
AI换脸变身漫画人物
在此次西部文博会展馆中,3号馆数字文化馆最能体现文博会的高科技基因。其中的京东方艺云“BOE画屏”数字文化展区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现场参与互动体验。
展区内,以BOE画屏为载体,利用无损Gamma(无损伽马)等多项核心显示技术还原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的百件经典美术作品,不仅能够真实还原原画作的色彩和对比度,保证与原画作质感相同,还添加了互动元素,用科技的力量让名画“动”起来。现场只需按下画作旁的按钮,就可以交互式体验经典美术作品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很多孩子摁下按钮,与名画互动,建立多样的感官连接。
该展区还展示了多幅数字艺术品,汇集了当下沉浸式AR、裸眼3D、AI创造、虚拟人等创新数字艺术形态,将公共媒体与数字科技相结合,打造了一种数字艺术展览新生态。BOE画屏墙利用多屏联动软件同步播放海量画作,一面墙就可以轻松看到众多世界名画。
此外,展区中最受欢迎的当属“灵动花境沉浸空间”,空间内以全彩LED裸眼3D显示大屏为载体,用裸眼3D技术还原花海奇观,完美呈现立体景深显示效果。进入“灵动花境”就像进入真正的花海一样生动逼真,引得众多游客纷纷在“花境”前打卡拍照。
在2号馆西安市综合展区内,也有一个热门打卡点——元宇宙项目大唐灵境展区。在这里,通过3D透明展示柜,可以和大唐诗人白居易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;也可以进行AI换脸,将自己变成漫画人物,活泼俏皮的形象呈现在大屏幕之上。西安数字光年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两天不少孩子前来打卡,对自己的漫画形象充满了好奇,而这项技术今后有望推广到各个旅游景点。
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
传统技艺得到市民关注
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,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在本届西部文博会上,特意设置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展区也颇受参观者的欢迎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识别漆树并使用漆来涂抹器物的国家。漆器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展区,马塬漆艺村的数十件漆器款式各异,大到桌椅、屏风、酒柜,小到盘子、罐子、首饰盒,每一件都匠心独运、精妙绝伦。精美的漆器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,也有不少游客前来询价购买。
马塬漆艺村的很多展品都是由刘师傅制作。刘师傅20岁开始跟随师傅学习漆器技艺,至今已有30年了。他说,制作一件漆器一般耗时3个月左右,“要在木胎上先批腻子再刷漆,刷完漆后再打磨,打磨平整后再刷漆,刷漆之后再打磨,一遍一遍直到最后作品完成”。展厅里有一套精美的桌椅,桌面椭圆类似鸡蛋,所以叫“鸡蛋圆桌”。黑漆桌面上绘有花鸟图案,配套的6只小凳刚好可以收纳到桌子下方。刘师傅说,“这些题材和工艺都是按照传统技艺制作的,村里还有七八个人做漆器,我们就是想传承”。
与漆器相比,羌族草编更受孩子们的欢迎。记者在羌族草编传承人王兴碧的展台前,看到这里围满了小孩子,现场陈列的飞龙、长蛇、公鸡、雄鹿、霸王龙和知了、蜗牛、蝎子等草编作品活灵活现,让孩子们爱不释手。
作为羌族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,和谐旅游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对残疾人和留守妇女进行技术培训,建立羌族草编传承保护和生产基地,带动当地200多人就业。羌族草编传承人王兴碧曾参与《羌族草编残疾人技能培训》教材的编写,并参与开发文创产品超过300件、申报版权200多件,2018年曾获四川省脱贫攻坚“奋进奖”。
王兴碧由于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小腿落下残疾,2013年北川县残联联系到她。“那时候政府号召我们去学习,说学这个东西可以在家加工挣钱,我白天种地,晚上就练习,2个月就把基本的手法学会了,后来跟着教我们的老师加入了公司,我就是这样走出大山的”。王兴碧骄傲地说:“我是市级非遗传承人,北川羌族草编不能丢,我们要把它拾起来。这两天在西安参展,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草编昆虫,还有很多孩子在我的展台前和这些草编昆虫合影。看到羌族草编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,我也觉得非常开心。”
(记者 张静 实习生 翟桐菲)
关键词: